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專業介紹
1.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智能采礦方法、智能采掘機械使用方法、礦井智能通風與安全及相關法律法規等知識,具備智能化開采工藝應用、智能采掘機械使用維護與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養,能夠從事智能化工作面采掘施工、智能化采掘生產組織、智能通風技術管理、智能開采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 專業建設
我院自從2005年成立煤礦開采技術專業以來,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專業教學秉承“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理念,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重視實踐性教學,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院的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專業在軟硬件建設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內蒙古自治區內外有著良好的聲譽,為烏海及周邊煤炭行業企業培養了近千名應用型人才,畢業學生發揚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的精神,部分學生走上了礦長、副礦長、總工等領導崗位。
專業教師教育教學成效顯著,教師獲得全國微課大賽二等獎1項、自治區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二等獎1項、校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學生技能大賽自治區級優秀指導教師等各類教學獎勵;立項建設或完成自治區級精品課程《煤礦開采方法》、院級重點課程《液壓傳動與采掘機械》、《礦圖》、《礦井通風》等、專業教學資源庫等教科研項目近10項,出版教材或著作5部,發表專利4項,撰寫教改論文30余篇。
3. 實訓室及實訓基地建設
目前,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專業擁有煤礦開采技術、煤礦安全、礦井通風、采煤機模擬操作、掘進機模擬操作、煤礦地質6個實訓室,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約300萬元,在相應的生產企業已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有國家能源烏海能源公司公烏素煤礦、國家能源烏海能源公司棋盤井煤礦、烏海市帝安爆破公司等多個實訓基地,為學生進行實踐、實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4.專業教師隊伍狀況
我院煤礦開采技術專業2005年首批招生,2021年改為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專業,是我院的特色和重點專業、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現有專業教師5人,雙師素質教師4人,占80%,全部任課教師均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3人,專業教師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知識結構基本合理。教學團隊善于創新,勇于改革,一直在用心做學生的導師和朋友。
采煤教研室人員構成
姓名 | 性別 | 職稱 | 畢業學校 | 學科專業 | 教學中承擔的工作 |
孫有明 | 男 | 講師 | 華北科技學院 | 采礦工程 | 教研室負責人,擔任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及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理論及實踐的教學工作。 |
王俊 | 女 | 講師 | 內蒙古科技大學 | 礦山機電與智能裝備 | 擔任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及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理論及實踐的教學工作。 |
鄭雷 | 男 | 講師 | 內蒙古科技大學 | 采礦工程 | 擔任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及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理論及實踐的教學工作。 |
趙麗華 | 女 | 副教授 | 山西礦業學院 | 礦山機電與智能裝備 | 擔任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及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理論及實踐的教學工作。 |
康虎林 | 男 | 副教授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采礦工程 | 擔任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及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理論及實踐的教學工作。 |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