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課堂教學“八個一”育人模式實踐
張學芳
《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課程是一門工學交替的課程,課程設計遵循職業技能培養規律為本位,采用以行動為導向,堅持掌握概念、強化應用、培養技能為原則,并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活動中,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智能制造崗位群崗位所需的共性職業素養要求,著眼“愛國情懷、民族自信、社會責任、職業素養、職業態度、科學精神、工業文化、法制意識”等維度,確定思政目標,設計思政內容。課程緊扣“知識、技能、素養”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通過“一個舉例(案例)、一項任務、一段總結(分析)、一張圖表、一句名言、一段歷史、一條法規、一個標準”的課堂“八個一”育人模式,潤物細無聲地將課程思政內容有效傳遞給學生。
課前活動:課前一邊考勤,一邊循環播放視頻,視頻內容包括小組討論、仿真軟件使用、實訓過程、上傳作業和實訓視頻、項目考核、技能大賽等,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了解教師的上課模式、教學方法、實訓條件、實際應用等。
授課前和同學們交流課程教學項目的具體任務,讓學生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技能點有哪些,工作任務是什么,在做任務時懷著什么心情去完成的,這時引入大國工匠精神、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等,通過課堂“八個一”育人方式,將課程思政內容有效傳遞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創新意識、社會責任、愛崗敬業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課程導入:通過對具體的應用實例對學生進行提問、討論來引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
知識嵌入:通過圖片、動畫、視頻、演示等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手段詳細講解知識點,重點難點要突出;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結合智慧課堂的課堂活動進行即時問答、頭腦風暴、舉手、搶答等,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行合一:切入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認識—實踐”認識論,讓學生在做中學,培養學習興趣,在競賽、競爭中提高動手能力,在工作中學習理論,提升理論指導實踐的本領,提高學生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動畫演示、分組討論、拆裝實訓實現知識、能力和育人目標。
工作任務:在液壓泵拆裝過程中,通過觀看拆裝視頻,教師演示,強調正確操作規范和注意事項。在學生練習中,分組分工練習,要求拆裝、視頻錄制、講解等內容,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利用液壓與氣動技術的仿真教學軟件可以使學生能夠隨時進行練習并且針對所設計的回路檢驗是否設計的合理,當回路實現了特定的功能后再在實訓臺進行操作,這樣會減少元件的損失和提高學生的安全系數。在任務考核期間,教師要觀察學生完成的過程并記錄每組的完成情況,根據項目實施過程考核評價表現場逐項打分,作為過程考核成績。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并耐心輔導不能順利完成的小組。各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并且進行歸納總結,展示自己的成果,完成項目工作單的任務,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通過工作任務提升職業品格和職業素養,增強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訓結束后要進行8s整理,可以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環保意識、質量意識。
總之,通過任務實施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探究、舉一反三、精益求精、團隊合作的專業精神和安全意識,培養大國工匠的職業素養。
課后拓展:通過觀看《大國工匠》、《大國重器》等紀錄片激發學生勇于創新,迎難而上的精神。結合當前“中國制造2025”,為學生展示國內知名工程機械生產廠家的最新技術、中國超級工程等,使學生了解最新技術,增強文化自信。比如大國工匠高鳳林,為長征系列火箭的心臟部件-泵前組件產品進行焊接,使產品的合格率從29%上升到92%,突破了航天技術難題,為近年火箭的密集發射提供了保障。通過視頻“新型液壓“中國心”耐久測試創紀錄”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通過課程思政案例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隨堂測試:進行隨堂測試的目的首先在于及時、快速地小范圍地反饋教師在一定時期內的教學情況,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學習上的難點和弱點,幫助我們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
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溫習:通過課前預習可以找到學習重點,提高學習能力;通過課堂學習,學習知識重難點,可以把握邏輯思維方式;課后溫習,及時排疑解難,搭建知識結構。
課程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的優勢,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實施過程來看,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在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教學水平的新型課堂中,有了自主的時空,得到了真正的尊重與平等交流。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信息技術新課型中,學生全員參與,帶著興趣動口、動手、動腦,運用多種信息化技術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對課堂學習興趣盎然,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學會創新,并在參與活動中學會正確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也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在學生整體中初步形成。教師也在信息化技術和創新教育滲透中,已全面提高了教學的質量,教學能力以及教師隊伍的素質。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