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課堂革命”要義與要徑,深化“實踐導向”育人模式改革
4月6日下午,機電工程系召開黨總支委員會2023年第2次集體(擴大)學習暨課堂革命和工學結合教學方法經驗交流,本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批示和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建設和教書育人工作。全體教職工參加了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學習了教育部落實《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的重大舉措和《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與意見》,準確領悟了課堂革命的目標要求和重大意義,準確掌握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會上,中德先進職業教育項目培訓教師和典型“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示范教師做了經驗交流。
王林老師首先介紹了中德先進職業教育SGAVE項目培訓情況,并對“雙元制”育人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解讀。SGAVE項目旨在借鑒德國等歐洲國家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雙元制”人才培養的技術和經驗儲備,按照“雙元制”模式要求,中德聯合開發和實施適應我國國情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案,打造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精品項目,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半p元”是學校和企業兩個培訓主體、兩類教師、兩個身份、兩種教學內容、兩種教材、兩種實施方式、兩類考核、兩類證書的合作育人機制。雙元制體現了理論與實踐、思維與動手在學校與企業分別展開的教學模式。
張學芳老師以《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課程為例,詳細介紹了“雙元制”育人主要的十二種教學方法,包括:任務分類和結構排布發法、軸承法、靶心法、站點法、書面交流法、符號圖案法、學習速度二人組法、分歧法、滾雪球法、地毯法、小組重組法、行動導向法,對每一種方法的應用場景和實際應用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貼心的整理了這些教學方法的案例資料發給了每一位教師。張老師的學習經驗是不斷進取,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持續提升個人能力;要學會欣賞學生;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馬靜老師以《PLC與工業自動化系統》課程一個教學項目為例,介紹了“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現場展示了“項目導向、任務驅動”課堂教學具體的實施過程。教學單元從2分鐘的任務導入、8分鐘的知識鏈接、10分鐘的任務分析、n分鐘的任務實施、5分鐘的總結拓展,一個完整任務單元,全過程突出了實操訓練,突出了學生的“做中學”,創新性地把行動導向的認知、咨詢/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檢查/控制、評估/反饋/記錄的完整流程運用其中。主要教學經驗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堅持實踐導向的教學方法。
會議對“課堂革命”的實施路徑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源于《教育與職業》期刊 張露穎、于志宏發表的《高職教育課堂革命的要義、要素與要徑研究》論文),理清了“課堂”“革命”兩個概念,明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革命”的基本特征,搞清楚了高等職業教育“課堂革命”的關鍵要素、基本思路和實施要徑。“課堂”無處不在,什么課程適合在什么地方上,這就是課堂。“革命”需要從新時代需求出發,重新認識課堂、構建課堂、發展課堂、提升課堂,向45分鐘要質量、要效率、要結果。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必須站在學生的發展的角度,打破傳統“教與學”的機制,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采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法,突破教材的限制,科學設計評價體系。“課堂革命”的關鍵要素是教師、課程、教學、學生、評價、制度,教師是實施主體,學生是生成主體,課程是載體,教學是過程,評價是導向,制度是保障,這六個維度辯證統一,缺一不可。
“課堂革命”的基本思路,一是要變“學科課堂”為“育人課堂”,深刻認識所有課程的社會屬性和情感教育價值;二是要打破指向群體的班級講授模式,創設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差異化課堂;三是要打破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的“三教中心”模式,創設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的新型課堂;四是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界限,創設技術賦能的E時代課堂。
高職課堂革命的實施要徑關鍵是學生角色由被動變主動,占據“C位”。借助網絡教學平臺拓展教學空間,實現“先學后教、精教優學”;依托產學研平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使得“學為主體,師退生進”;通過教學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教服務學,以學助教”。為了達到教與學的轉換,必須從教師能力、課程建設、教學設計、評價體系、政策支撐四個方面完善體制機制,為課堂革命保駕護航。
會議最后對下一步課堂改革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著力提升教師能力,二是改革課堂教學方法,三是編寫“工學一體化”教材,四是轉變教學環境,五是改革教學評價方式。會議決定,自本學期起,系全部課程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全部B類課程必須實訓室授課,全部課程教學過程線上留痕,全部課程采用無紙化考試,全部課程建設校企合作課程,上述工作5月下旬集中驗收,對未按時完成課堂改革的課程,課程負責人秋季學期不再安排課程,鼓勵轉崗。會議決定啟動校企合作高職新型教材編寫工作,要求講師及以上職稱教師每人主編一本校企合作高職新型教材。
用戶登錄